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尼爾森日前發布的《2017體育粉絲研究報告》指出,國內體育消費擁有龐大的基數規模、優質的消費者結構,互聯網的正面沖擊,這些因素集合到一起構成了一個難得的市場機會。此前,21世紀經濟研究院也分析認為,近年來,中國大眾體育消費習慣導入初步完成,2016年-2025年或是體育消費真正的黃金十年。
在商業模式快速迭代的當下,體育產業不算是新風口,卻有持續的生命力。據國家體育總局公布的全民健身活動狀況調查公報顯示,2014年,有過體育消費的人占39.9%,全年人均消費926元,相較西方國家仍有長足的進步空間。體育“十三五”規劃中,同樣給出了體育消費的目標值:體育消費額占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超過2.5%。
根據測算,體育在美國旅游業中的貢獻率為21%。根據我國相關部門的統計,到2020年,我國的體育旅游總人數將達到10億人次,占旅游總人數的15%,體育旅游總消費規模將突破1萬億元。
按照國際通行標準,人均GDP達到5000美元時,體育產業會呈現井噴態勢,目前中國人均GDP已到8000多美元,但人均體育消費只相當于全球平均水平的1/10。伴隨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升,作為消費升級的重要手段的體育消費得到了應有的重視,體育行業無疑蘊藏著巨大的商機。
尼爾森根據中國體育發展特色對我國體育愛好者進行360度人群畫像,研究發現,體育粉絲的運動偏好十分豐富,本次調研中有近一半的項目興趣度超過50%。其中,籃球(64%)、羽毛球(61%)、游泳(61%)、乒乓球(60%)、跑步(59%)和足球(59%)等大眾運動項目高居榜首。此外,尼爾森發現,對體育運動的偏好受性別影響明顯,在20個運動類型中,男性在籃球、足球、賽車、斯諾克和拳擊等強對抗性的運動項目興趣度明顯高于女性,而女性在游泳、滑雪、滑冰等項目上的興趣程度明顯高于男性。
此外,研究還發現國內體育行業擁有優質的消費者結構。數據顯示在中國,至少對一類運動感興趣的體育人群占到了總人口的34.9%。在這些人中,一線和二線城市的份額分別高達46.1%以及37.2%,是構成體育消費人群的主力軍。與此同時,中高管理層的比例達到了34.3%,年收入在15萬元以上的人達53%。
中國體育旅游需求旺盛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體育愛好者加入到“悅跑圈”“騎行隊”“馬拉松比賽”“英超現場助威團”等網絡社交團體,并曬出自己的戰果。尤其是火爆的“微信運動”,掀起了年輕人的走路攀比風,開啟了互聯網、體育、旅游三者深度融合發展的新局面,也反映了體育休閑娛樂化的趨勢和大眾對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
體育旅游是以體育運動資源為基礎,以休閑環境氛圍塑造為依托,通過各種體育運動來規劃、設計、組合成相關產品,引起人的消費欲望與需求,進而感受體育運動樂趣及大自然情趣的一種休閑旅游形式。
體育旅游可以將人類單純的游樂行為升級為挑戰自我的精神升華過程,通過體育活動參與的超凡體驗和崇拜明星的賽事觀賞增加游客的黏性,尤其增加重游率和依賴性。體育運動的魅力和大自然的風光相結合,能達到1+1>2的效果。丹江口最美山水公路長走大會,僅餐飲消費一項當天為沿線農家樂帶去近十萬元營業收入。加之,旅游特色產品銷售、櫻桃等時令果蔬銷售,收益非常可觀,可以促進使賽地的旅游資源得到深入開發。
體育旅游消費集群性
消費的集群性已經成為新時期營銷不得不重視的新特點。體育是人類社群的重要支撐和依據,美國人將“獨自打保齡球”視為社會公共生活消退的表征。中國光北京就有幾千支業余足球俱樂部、幾百個跑團,這些因為體育集成的社群往往具有極大的黏性,是旅游市場應該重視的重要團體客戶。一旦旅游機構將團隊旅游的目標聚焦在體育社群營銷,就會極大節約營銷成本,并獲得極大的持續效應。
體育小鎮建設需軟件
除此之外,體育小鎮現在也在各地火熱建設中,但建設體育健康特色小鎮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如果只有硬件沒有軟件,小鎮的興奮點不多,人氣不旺,還是活躍不起來。比如今年的國際沙排比賽安排在了南京湯山,當地會建一個很漂亮的沙排比賽場,到時候全世界20余支球隊會到那里比賽。這樣一來,當地旅游休閑溫泉小鎮又增加了體育元素,這種注入可能比資金上的補貼更加重要。
體育文化產品帶商機
實際上,產品創新能力一直考驗著旅游市場,體育賽事的多元化和其背后持續的文化熱潮,為體育旅游產品開辟了一個全新領域。各種賽事的郵票、紀念幣、招貼畫、宣傳冊、吉祥物等組成的體育文化產品,為游客提供了廣闊的選擇余地。在奧運會和世界杯的巨大收入中,雖然這些產品的產值占比不高,通常為10%左右,但卻成為吸引眾多球迷奔赴比賽地的重要動力。而且,賽事的各地輪換帶來相關產品更新,比賽密度和頻度越來越緊湊,這些都為觀賽旅游提供了巨大商機。
賽事旅游線路供機遇
精品旅游線路的設計和開發,是旅游業的一個重要的增長點,而體育賽事分站和系列的特點,各地依托山形地貌、氣候地理、歷史傳統、文化風俗等組織的體育賽事,恰好為吸引客流和增強吸引力,如北京市門頭溝區妙峰山鎮擔禮村位于妙峰山山腳,鑒于妙峰山已自然形成騎行愛好者的聚集地,擔禮村正在把該地區打造成為北京市最專業化的騎行基地,根據騎行愛好者的需求,提供自行車管理、餐飲休閑、運動急救等全方位配套服務,把妙峰山地區有序發展為騎行愛好者的樂園,進而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國內興起的馬拉松熱,也為各地按照比賽地點和時間安排旅游線路提供了機遇。現在,每年出國參加馬拉松賽事的國人有幾千人,促使一批服務企業誕生,僅倫敦馬拉松賽事組委會就在中國接受6家公司的報名服務。